無念靈知是妄心,永無可能變為真心
復有佛子知見不足,讀了義經時總是一知半解,誤以為應向心中深觀,向靈知心中找尋本心,便以為定境中的靈知心才是本心,誤以為一切時中無覺無觀遠離能所分別的阿賴耶識不是本心,便不肯認阿賴耶識為其本心。於此心外欲另求本心,便錯認定境中的寂照心、或無念靈知心為本心,欲將此妄心修成無分別無能所,以求解脫,此是捨本逐末。何以故?若將此妄心修至無能所無分別時,依舊不能解脫。若不棄捨此心,永遠不離有愛住地,即使修得四禪八定,亦不能了生死。必須徹底了知祂的虛妄本質,方能識取阿賴耶識,將阿賴耶識中染污種子轉化清淨方能了生死。
佛子必須先識取阿賴耶本心,了知祂才是真正的主人,了知祂遠離能所分別,了知祂畢竟空也畢竟有,了知祂能生七轉識,故有五法三自性、七種第一義、七種性自性,了知能藏能變及異熟真如體性,了知祂能生一切法,而一切法皆由祂的見分相分而來,了知吾人五蘊身心及六根所受一切六塵皆是自識所變,六七二識所成無念靈知因此而斷我見我慢我貪我癡,轉依無漏而得解脫,乃能使阿賴耶發起大圓鏡智及成所作智而成佛,凡此皆須從阿賴耶本心下手修行,乃是大乘禪般若禪。若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,欲藉定法轉變六七二識所成之靈知妄心,使祂不攀緣執著者,此是定性聲聞之修法,不是大乘禪法。樂修此法者即是定性聲聞,不是樂修智慧菩薩,學人欲求智慧而非求禪定及聲聞法,允宜明辨。
若欲將此靈知心努力修至無任何執著而得解脫者,應知滅七轉識之理,則應棄捨無念靈知心方得解脫。然此是聲聞阿羅漢,必取涅槃,從此永無明心見性之可能。此靈知心若能修至無任何執著的究竟佛或阿羅漢位時,祂依舊是妄心,依舊是六七二識,不可能轉變為本心,取涅槃時尚須將祂棄捨,而安處於真如(異熟識)無所有境界中,方出三界。本心永遠是本心,妄心永遠是妄心。不論如何修行,無念靈知心永遠是妄心,妄心永遠不會變為阿賴耶本心。故不應由向心中深觀的妄心中覓求本心,本心不在此妄心中,若向此能觀所觀的妄心中求覓本心,永不可得。
真覓得本心者,便知主客易位之道理。無念靈知之妄心總認為自己是主人。本心從無始劫以來,一向遠離能所分別,不知自己是主人。妄心一向都在境界上有得有失,本心則一向無得無失,亦不知自己無得無失。開悟時明心亦呈無念靈知之妄心作用,靈知妄心開悟了,才知道自己原來是客人;過去自以為是,處處作主,是愚癡無知,所以輪轉生死六道。本心一向不作主,本來解脫,祂才是主人,祂一向無得無失。自己應依本心無住無求,亦不求解脫,方能了生死。靈知妄心一旦確認此一事實,便斷我見我慢我貪我癡,從此轉依而得解脫,此須依般若禪修行方能悟得。
若用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之定法求悟本心,永不可得。除非善知識明講指點或用般若禪之機鋒方能得悟,但此是善知識之般若禪法,已非自己向心中深觀之定法而悟。以此修定之法,自己無法證悟,雖因真善知識之助而悟,但無參究過程之體驗,大多會懷疑不信,不敢承當真正本心。大多會轉求定境,反而誹謗真善知識所悟不真,因此造地獄業。故學人慎莫以此修定之法當作般若禪來修,以免自誤而又犯下誹謗正法之大惡業。
以上乃為辨正真妄而說明「滅七轉識取涅槃」之道理,然末學一向反對學人取涅槃,一向主張應親證涅槃而不取涅槃,迴妄心之遍計所執性及依他起性而證圓成實性,證已遠離圓成實性法執,方能成佛,方能廣益佛子、住持正法,佛子勿以為末學鼓勵學人取涅槃,併此聲明。
q-9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评论